某不纯的铁片可能含有Mg、Al、Cu等金属杂质的一种或几种,取该铁片样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H2 2.24L,则下列分析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同时含有三种金属杂质 |
| B.一定不含有杂质铜 |
| C.一定含有杂质镁 |
| D.可能同时含有杂质镁、铝或其中一种 |
1820年德贝莱纳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发现制得的氧气有异常的气味,将该气体通过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氧气中可能混有()
| A.Cl2 | B.Br2 | C.HCl | D.CO2 |
在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H2、Cl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将a和d两瓶气体混合后见光爆炸;若将a和b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暗红色液滴,则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的气体是()
| A.Cl2、H2、HCl、HBr | B.Cl2、HCl、HBr、H2 |
| C.Cl2、HBr、H2、HCl | D.Cl2、HBr、HCl、H2 |
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
|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
| C.钠与水的反应不如钾与水的反应剧烈 |
| D.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Cl、Br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
| B.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规律 |
| C.卤素按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大起主要作用 |
| D.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砹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 |
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
| B.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
| C.氧化性:K+>Ba2+>Na+ |
| D.碱性:KOH>Ba(OH)2>Na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