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叔丁基苯酚工业用途广泛,可用于生产油溶性酚醛树脂、稳定剂和香料等。实验室以苯酚、叔丁基氯(CH33CCl等为原料制备对叔丁基苯酚。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l:组装仪器,用量筒量取2.2 mL叔丁基氯(过量),称取1.6 g苯酚,搅拌使苯酚完全溶解,并装入滴液漏斗。
步骤2:向A中加入少量无水AlCl3固体作催化剂,打开滴液漏斗旋塞,反应有气体放出。
步骤3:反应结束后,向A中加入8 mL水和1 mL浓盐酸,即有白色固体析出。
步骤4:抽滤得到白色固体,洗涤,得到粗产物,用石油醚重结晶,得对叔丁基苯酚1.8 g。
(1)仪器A和B的名称分别为                            
(2)步骤2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实验的产率通常较低,可能的原因是              
(3)图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               。苯酚有腐蚀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若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               洗涤。
(4)步骤4中用石油醚重结晶提纯粗产物,试简述重结晶的操作步骤:
(5)实验结束后,对产品进行光谱鉴定,谱图结果如下图。该谱图是               (填字母)。

A.核磁共振氢谱图     B.红外光谱图     C.质谱图
(6)下列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的是               (填选项字母)。
A 量筒    B 容量瓶   C 滴定管    D 分液漏斗    E 长颈漏斗
(7)本实验中,对叔丁基苯酚的产率为               (请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现有Na2SO4、CuCl2、Mg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
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
(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
(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
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 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 /mL
0
0.5
2.5
5
V6
20
H2O /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V6=,V9=;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A、B、X、Y和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其中A与Y同主族,X与Z同主族,A与B和A与X均可形成10个电子化合物;B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常见化合物Y2X2与水反应生成X的单质,其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请回答下列问题。
(1) 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化合物Y2X2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它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___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氢键
(3) A与X和A与Z均能形成18个电子的化合物,此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的单质与X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出化合物Y2X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6)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常情况下为液态的分子中碳原子数最少的烷烃的俗名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沸点最低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支链含乙基的烷烃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名称是____(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3)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其分子式是____,若此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 一个 和一个—Cl,它的可能结构分别是____ 、 ____ 、 ____ 、 ____ 。

(1)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O2和NO的总能量。


(2)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5mol NO2和2mol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O2+COCO2+NO,2 min时,测得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则:①此段时间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②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设计用含氯的有机物A合成棉织物免烫抗皱整理剂M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未注明):

已知:① E的分子式为C5H8O4,能发生水解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分子内有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3:1。

(R、R′、R″代表相同或不相同的烃基)。
(1)A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A→B反应所需的试剂是
(4)已知1 mol E 与2 mol J 反应生成1 mol M,则M的结构简式是
(5)E的同分异构体有下列性质:①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②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同分异构体共有种,其中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是
(6)J 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简式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