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丙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物质甲可用FeCl3溶液检验 |
B.物质甲和物质丙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
C.物质乙和物质丙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
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丙烯醇不可用溴水检验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2++CO32-= CaCO3↓ |
B.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a2++SO42-= BaSO4↓ |
C.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 6H+= 3H2↑+ 2Fe3+ |
D.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Mg(OH)2 + 2 H+ = Mg2+ + 2H2O |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2Fe2++ Br2= 2Fe3+ + 2Br-,
②2Br-+ Cl2=Br2 + 2Cl-,
③2Fe3+ + 2I-= 2Fe2++ 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③中被氧化 |
B.反应②中当有1 mol 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 |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 > I2 > Br2 > Fe3+ |
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Fe2+ > Br-> Cl- |
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 |
B.钠着火时可以用湿布盖灭 |
C.实验室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
D.钠可以从硫酸铜稀溶液中置换出铜单质 |
0.1 mol/L的Na2CO3溶液的含义是
A.1 L水中含有0.1 mol Na2CO3 |
B.1 L溶液中含有10.6 g Na2CO3 |
C.将10.6 g Na2CO3溶于1 L水配成的溶液 |
D.1 L溶液中含有0.2 mol Na+ |
200 mL的某NaOH溶液,其中含有4 g溶质。用此溶液配制0.2mol/L的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 6 | B.1: 4 | C.2: 1 | D.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