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理由。
(2)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及其作用?
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材料一:
注: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法治,让交易更顺畅,让“无形之手”更稳健,在公平竞争中,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法治,让信用更扎实,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材料三:作为改革先行者,广东省在1993年就已经提出“依法治省”。作为中国第四大港口,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分)
雷锋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精神的滋养中产生的,同时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对真善美的倡导和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种质疑也伴随着学雷锋的实践活动。为了更好的弘扬雷锋精神,某校团委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主题活动。设计环节如下:
明理开篇:开展以“当今社会,雷锋精神需要高调弘扬还是低调践行”为主题的学生辩论大赛。
示范引领:聆听中国团工委青少年道德培养巡回报告团报告,感受人性的温度,道德的力度和精神的高度。
实践体验:身体力行,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1)简述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以知行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学生辩论大赛主题的理解。
(3)请你围绕该主题设计一个具体活动,写出活动名称及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即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和良好的政治氛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告别了高歌猛进,进入“新常态”。
(1)材料一显示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法治经济是按照经济规律运作的经济,它是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的;法治经济的另一面是信誉经济,要减少交易的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交易双方必须诚实守信。所以,这种经济实质上是法治与德治统一的经济。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应如何协同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上述本质要求。
材料三:当下反腐败斗争是怎样一种态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形容,腐败和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反腐败斗争怎么打?对此,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2015“两会”会场回答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乎党心民心,永远在路上……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既然永远在路上,既然关乎党心民心,反腐败斗争一定是常抓不懈,其最终目标,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立真正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制度氛围,有腐必反,有“虎”必打,有问题就查,查实了就抓,无论什么时间点,不管级别有多高,谁也别想逃掉。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解读材料中反腐倡廉“关乎党心民心,永远在路上”。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爱护公共环境,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对生活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对公共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环保知识水平以及环保活动的参与比率等各方面均处于较低层次,部分社区居民只是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却没有付诸行动。公民环保意识和行为远落后于公民对环境的期望。
材料二:某省是煤炭资源大省,过去依靠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走低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该省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了循环经济研究基地,加大了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支持了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了对废旧家电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电池资源化、共伴生矿和尾矿资源等的有效回收利用,为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2)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蕴含的哲学道理。
(3)某地正在创建生态环境示范区,请你从辩证法的角度为该地的环境保护写两条宣传标语并说明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4年上半年,电子商务零售交易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总额的8.4%。电子商务通过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管理水平,加快了商品流通;将进一步引导企业投资信息网络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会促进物流配送、IT服务、即时通讯等行业的发展。
材料二: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市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在该市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经该市人大讨论通过后,将该议案交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单位承办。日前,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督办组对该建议的实施进行督办,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中,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