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T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T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T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下图是广东省“十五” “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变化图。

材料二:2014年广东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海(境)外人才智力引进,做好引进第三批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绿色、健康、文化、网络等新型消费,打造珠三角高档品牌消费圈。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材料一中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广东省应如何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撒拉语是撒拉族的母语,是我国独有的两种突厥语族语言之一。作为世界突厥语的一个分支,至今保留有丰富的古代突厥语成分。撒拉族最有特色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都是以撒拉语记载的。撒拉语与突厥语族各亲属语言相近,后来从汉语、藏语、蒙语中吸收了许多借词,也有部分阿拉伯语、波斯语等借词。撒拉语犹如一块活化石,深藏于青藏高原上。
现在,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撒拉语也发生着悄悄变化。住在与藏族杂居地区的撒拉族,有的兼通藏语。住在伊宁的撒拉族,有一部分已分别转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或汉语。在甘肃,撒拉族已基本上转用汉语。另外,对新出现的事物一律使用汉语来称谓。撒拉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濒危语言。
2014年6月,在苏州举行的世界语言大会发布的《苏州共识》指出:“民族和土著民为使他们的语言世代相传所付出的努力,对一个公正和有益的世界亦很重要”。可见,保护撒拉语迫在眉睫。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作用的知识,说明保护语言多样性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2)有学者从当前撒拉语的演变得出结论:“撒拉语逐渐消失,可能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原理说明理由。
(3)如果把撒拉语的保护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请你制定一个研究方案,首先应抓住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上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发挥财政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材料一:受国际市场影响,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出现十二连跌。与此同时,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依据国务院制定的《消费税暂行条例》,连续三次上调产品油消费税,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连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对消费产生了影响,但是最终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材料二:2013年3月,32为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规定或者条例的议案》。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201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在立法中明确了税收法定原则。根据税收法定原则,明确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该修正案草案将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为什么能够通过影响消费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确立税收法定原则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许多人往往把乡镇人大看成是当地镇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是给政府打下手。在有的人大代表看来,到乡镇人大工作就等于退到了“二线”,只需开会时举举手、提提意见。其实,乡镇人大工作是“一线”,它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政权的巩固,有利于将大量萌生于基层的社会矛盾就地化解。
材料二:2014年广东某市按照中央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了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该市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促法治示范建设,让村民参与法治建设,实现了建设一个,示范一片的目的,走出了一条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全新路径。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人大和民主管理的知识,分别说明“乡镇人大工作是‘一线’”、“让广大村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请写出该市“建设一个,示范一片”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进一步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评涛涛,微博汹涌,舆论喧嚣。这个舆论场的兴起,带来的是民意的张扬和表达的自由,也带来了舆情的混乱。有些事情,本来是有真相的,可调查者多了,反而没有真相了;有些事情,本来很清晰,可经微博这么一搅和,是非曲直变得非常模糊。
材料二: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资金、商品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的同时大量涌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随之渗入。中国人的思想活动空前活跃,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撞,从而使我国价值观出现从封闭到开放,一元向多样化互动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冲突。文化冲突和价值观碰撞强烈地冲击着我们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动摇着我们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基础。
(1)根据材料一,有同学认为“真理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乱”。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2)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化冲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构建文化安全。
(3)没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一种文化孰立不起来、强不起来。请你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两条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