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
摇动( )空闲( )忧愁( )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无法自己:
②轻纱薄翼: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诗句( ),( )。”当秋风起时想起“诗句( ),(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阅读《乡下人家》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什么季节,()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与下面的词语相近的词语。
融洽——()特别——()
(3)在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4)用“——”划出一句拟人句,你也写一句。
(5)文中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写序号)
① 提出问题,总起作用②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③ 承上启下,过渡
(6)你喜欢文中的那句话,用“”标出,并说说原因。
(7)你觉得自己的家乡哪些景点很美丽,令人向往?
自主阅读。
天才来自勤奋
是什么使“丑小鸭”变成了 “白天鹅”,使不起眼的小男孩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不是别人,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古今中外都不例外。李时珍是享誉中外的药物学家,被医药界尊称为药圣。他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历经艰险,尝遍百草,然后又呕心沥血27年,才写成记载一千八九百种药物、一百多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正如爱迪生所说:“有些人以为我所以在许多事情上有所成就,是因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先解释带线的字,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举世瞩目():
呕心沥血():
跋山涉水():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A.反问句 B.疑问句 C.设问句
(3)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A.引出下文 B.总结全文 C.提出疑问
(4)本文的中心说明一个问题( )
A.说明爱迪生很勤奋。 B。说明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
自主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 “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 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心潮难已:
(2)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3)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阅读短文答题。
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一辆公共汽车开到天桥站,许多乘客上车。中间有一位乘客掏出钱,买车票。售票员刚把票递过去,突然认出来:“啊,周总理!”
“周总理和我们一起乘车了!”车厢里顿时欢腾起来。大家一边伸出手,希望和总理握手,一边说总理好总理您好周总理高兴地同大家握手向每个乘客点头微笑周总理望着售票员亲切地问小伙子工作习惯吗售票累不累
公共汽车开到北海站,售票员刚要上前搀扶周总理,周总理已经下车,他笑着对售票员说:“你们辛苦了!”售票员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激动()慈祥()
(2)用“”画出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的句子。用“”画出表示售票员激动的句子。
(3)请为第二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4)请为短文选择合适的题目()
A周总理乘车
B总理买票
C售票员感动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朵聋了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着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老人对埋怨命运不好的孩子说了哪些话,使他们开始了新的追求,用“ ”把老人的话画下来。
(2)从这篇短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话要对两个美术家,音乐家说呢?把它写下来。
(4)用“终于”写一句话。
(5)抄写短文中你喜欢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