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南京条约》 |
章太炎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评价道:“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对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的努力是()
A.建立同盟会 |
B.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C.提出三民主义 |
D.与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主之君,立宪公之民;家全国,立宪公全国”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就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致”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④②③① | D.④①②③ |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
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