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某地区出现大面积春季干旱、夏季暴雨低温、寒秋连续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受其影响,棉花普遍存在发育迟、架子小、脱落重的问题,目前减产已成定局。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偶然的,世界上不存在必然性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应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只存在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应注意具体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09和2010年,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当我们驻足思考,蓦然发现,文化力成了民族、国家崛起和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选择的,正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华夏传统文化。一句话:中国文化能走多远,中国就能走多远。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2010年1月24日 ,张艺谋团队打造的“印象大红包”在武夷山实景公演。武夷山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及九曲溪水,大红袍茶树等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使人们对武夷山有了深刻印象,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
A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健康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 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D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如果要问哪一种文化的包容性最强,那有着五千年的丰厚底蕴中华文化绝对是首选。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中华文化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③中华文化能把其他民族文化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
④中华文化强调既认同自身文化,也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是基于
① 文化典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③ |
2011年2月11日是中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3周年纪念日。《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世界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拼写汉语。这是
A.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中西文化趋同的表现 |
B.弘扬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表现 |
C.借助大众传媒,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表现 |
D.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科学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