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核膜,因为有核孔故属于全透性膜 |
B.②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C.③为染色质,是细胞中DNA储存的主要场所 |
D.④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
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昔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成分应是()
A.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
B.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 |
C.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
D.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 |
用35S标记的T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 噬菌体的DNA 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人大肠杆菌内 |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 遗传的 |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 作为模板,而原料、ATP 、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C.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人细菌体内,可用35S 标记噬菌体 |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 标记,再转人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 次,则含32P的DNA 应占子代DNA 总数的1 / 2n |
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A.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 |
B.S 型肺炎双球菌的多糖提取物 |
C.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和活R 型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 |
D.R 型肺炎双球菌与S 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混合物 |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 个实验:
① S 型菌的DNA + DNA 酶~加人R 型菌~注射人小鼠
② R 型菌的DNA + DNA 酶~加人S 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 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人S 型菌的DNA ~注射人小鼠
④ 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人R 型菌的DNA ~注射人小鼠
以上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