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由单层膜构成且表面常附着有核糖体的细胞器是( )
A.液泡 | B.内质网 | C.溶酶体 | D.高尔基体 |
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
B.a、b、c表示pH,则c>b>a |
C.a、b、c表示酶浓度,则a>b>c |
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 |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时间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7.3h |
B.着丝点分裂发生在0~2、19.3~21.3、38.6~40.6这3个时段内 |
C.细胞中的线粒体和核糖体在19.3h~21.3h活动最旺盛 |
D.0—19.3和19.3—38.6是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
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血钙下降,会引起抽搐 |
B.新鲜的谷物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 |
C.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会下降,从而适应寒冷环境 |
D.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原因是水影响气孔的开与关 |
如图为酵母菌培养过程中三种量的变化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酵母菌呼吸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
B.BC段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
C.T1后,酵母菌无氧呼吸生成乙醇的同时还生成水 |
D.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原因不只是葡萄糖大量消耗 |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下表:
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结果 |
15 min后 仍未凝固 |
14 min内 完全凝固 |
1 min内 完全凝固 |
1 min内 完全凝固 |
15 min后仍未凝固 |
根据以上结果,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20℃和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酶被分解成了氨基酸
B.新鲜姜汁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可设置更多、更小的温度梯度测得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