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膜的一侧 |
B.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
C.具有保护作用和物质交换作用 |
D.小分子物质能通过,所以是全透性的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
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 |
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
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
A.A和a、B和b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
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
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
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
B.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
C.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
D.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