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项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改(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
B.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
C.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
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
B.位于Ⅱ区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
C.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 |
B.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子发病其父、子必发病 |
C.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 |
D.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
某男孩为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色觉均正常。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
A.外祖父 | B.外祖母 | C.祖父 | D.祖母 |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 |
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 |
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1 | B.1∶2 | C.1∶3 | D.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