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读下图回答各题。
游记作者,所登临之处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
A.地点① | B.地点② |
C.地点③ | D.地点④ |
图中所示的②地,1月的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应最接近 ( )
A.-8°C,200mm | B.-5°C,400 mm |
C.2°C,600 mm | D.5°C,800 mm |
汉字“川”不仅指河流、河道,有时也指平原、平地。如图中所示的甲区域中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的土地。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为趋利避害宜选建在 ( )
A.四边的沙滩地带 | B.避免崩塌、滑坡地带 |
C.坡地的上部地带 | D.坡地的中部地带 |
图为“部分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M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 B.N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
C.a、c风带控制地区一般多雨 | D.b、d风带控制地区一般少雨 |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②③①④ | D.④①③② |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若图为热力环流,甲乙丙丁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为海洋,丁为陆地 ,①表示下渗 |
B.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②、④环节增强 |
C.夏季③环节输送水汽更多,水循环活跃 |
D.跨流域调水体现人类对①环节施加影响 |
6月23日,中国广西环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与桂林山水共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左图为“环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景观”,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组成环江喀斯特地貌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左图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塑造环江喀斯特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 B.流水侵蚀 |
C.冰川侵蚀 | D.波浪侵蚀 |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某种类型的辐射。读图完成以下问题。“高处不胜寒”表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a辐射 | B.b辐射 |
C.c辐射 | D.d辐射 |
农谚“露水起青天”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
A.d辐射增强 | B.a辐射减少 |
C.c辐射减弱 | D.b辐射减少 |
图是天气网我国某市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日出、日落时间能反映该日的昼长。据此完成以下问题。该日()
A.气温高 | B.气压低 |
C.盛行西北风 | D.昼长夜短 |
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 | B.北半球,向南移 |
C.南半球,向北移 | D.南半球,向南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