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爱拂过红围巾
邓迎雪
蒋小玲想送妈妈一条漂亮的红围巾。
事情的起缘是她看见同学林美琪的妈妈就围着那样好看的红围巾,石榴红的颜色,金色的丝线若隐若现,看上去毛绒绒的,给人感觉非常温暖,再衬上林美琪妈妈那件有蕾丝边的黑棉衣,那美丽的搭配效果,立即就像一朵砰然绽放的花轻轻击中了蒋小玲的心。
她想给妈妈买条这样的围巾!妈妈每天去市场卖菜,围的是一条黑白相间的薄薄的旧围巾,回家的时候,脸颊常冻得红红的。蒋小玲想,如果妈妈围上那条暖和又漂亮的红围巾,肯定就不怕冷了。
蒋小玲去商场悄悄看了看,但是一看价钱,热切的心好像立即被凉水浇了,120元,而蒋小玲只有30元,离这个数目还远着呢。尽管如此,蒋小玲还是摸了摸围巾,果然细致绵软,手感很好,那美丽的色泽比春天的花朵还鲜艳。导购小姐说,这是澳州产的羊绒围巾,今年卖得最好。
蒋小玲无精打采地离开商场,心里失望透了。她一边走一边想围巾,忽然有个想法跃上心头——她可以在学校捡饮料瓶卖钱,说不定就能凑够买围巾的钱呢。
她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兴奋。
蒋小玲平时住校,一周才回一次家。这天放学吃过饭后,趁着班里没人,蒋小玲鼓足勇气去教室后面的灰斗里捡瓶子。只见那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好几只饮料瓶,蒋小玲忙高兴地弯腰去捡,忽然,身后响起阴阳怪气的口哨声,蒋小玲一惊,回头见是胖男生张承虎。蒋小玲脸红心跳,仍旧低下头捡瓶子。张承虎怪声怪气地问,蒋小玲,你在干什么。蒋小玲没有理他,拎着袋子走出了教室,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后边传来他稀里哗啦的笑声。
蒋小玲心里有些难过,但想想那条漂亮的红围巾,这些不好的情绪转瞬即逝了。
那天晚自习后,蒋小玲拎着一袋子塑料瓶回了寝室。室友邵娟立即掩鼻子反对,这是垃圾啊,有病菌。蒋小玲的脸又红了,她赶快拎着放置到卫生间一角。直到第二天,她和打扫卫生的赵阿姨商量,才把那袋塑料瓶放在赵阿姨放置工具的贮藏室里。赵阿姨夸蒋小玲说,现在像你这样懂事的孩子可不多啊。
渐渐地,班里同学都知道她捡瓶子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笑话她。蒋小玲发现,他们不再到处扔空瓶子,而是悄悄地放到她的塑料袋里。刚开始,她很不好意思,再后来,她会大方地有礼貌地说声谢谢,内心里洋溢着小小的温暖。
蒋小玲的两个好朋友很多次关心地问,你现在很困难吗?用不用我们帮你?蒋小玲摇摇头,神秘地一笑。
蒋晓林第一次卖废品的收入是11元钱,她把那11元钱放在口袋里,又紧紧捏着口袋,好像怕它飞走似地。她的步子轻快,嘴角不住地绽开小花,她喜滋滋地想,虽然收入很少,但毕竟积少会成多啊,这样算来,她春节前应该能实现买围巾的愿望啦。
就这样一点一滴,蒋小玲卖废品的收入积攒到了85元,再加上她的零用钱,已快够买一条美丽的红围巾了。可就在她即将实现这小小梦想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她改变了计划。
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后,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通报了初二班一位女生家庭的不幸遭遇。就在前天,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生父亲突然犯病,挥刀砍向她和弟弟,妈妈为救她姐弟两个,死死地抱住父亲,结果被父亲砍成重伤,女生和弟弟受了轻伤,现在她们一家三口,住在两个医院里。她家里本来就很穷困,现在遇上这样的事情,更是雪上加霜,也因此,学校号召全体师生向他们捐款,奉献爱心,帮他们度过难关。
班上的几名女生听着听着就哭了,蒋小玲也哭了。
班里开始捐款的时候,蒋小玲第一个捐款,120元,正是那条红围巾的价格。那天,天很冷,下着雨,但当她把钱放进红色捐款箱的时候,心里却特别温暖、踏实,这份爱心,那名同学和家人更需要。
蒋小玲想,看来今年给妈妈买不成那条红围巾了,但是相信明年冬天,她一定会给妈妈买一条最漂亮的围巾。
蒋小玲为什么想送给妈妈一条漂亮的红围巾?
答: 。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蒋小玲的两个好朋友很多次关心地问,你现在很困难吗?用不用我们帮你?蒋小玲摇摇头,神秘地一笑。答: 。
⑵蒋小玲第一次卖废品的收入是11元钱,她把那11元钱放在口袋里,又紧紧捏着口袋,好像怕它飞走似地。
答: 。
文章写蒋小玲想方设法要为母亲买一条漂亮的红围巾,好不容易凑够了钱,却插入初二班一女生家庭横遭惨祸,有什么作用?
答: 。
结合全文,谈谈蒋小玲身上哪些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答: 。
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氦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只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
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嚣于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来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5亿吨氦—3。”这与本文第③段开头画线句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氦—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 |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
C.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
D.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 |
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月球”“氦—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代表中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
心空的云朵
(1)书市开幕那天,我应出版社的邀请,去签售自己的新书。
(2)天气很炎热,读者很热情。不少人围上来,举着刚买的书,要我在扉页上写上他们自己的名字,再写上一两句勉励的话。我便一律照办了,谁会愿意为此而得罪喜欢自己的读者呢?
(3)“给我写4个字就可以了——抬头看云。”我不禁惊讶地望向他,见是一个斜挎了背包戴墨镜的中年男子。我笑了,说:“谢谢您记得这个题目!”他也笑了,轻声说:“资深读者了嘛!再说了,好文章,会在你脑子里安家,想忘都忘不掉。”虽说这不过是些廉价的恭维话,可我听了,依然感觉很是受用。
(4)有几个学生模样的读者要求我和他们合影,便欢快地答应了。走到阳光地带,被一群阳光少年簇拥着摆各种姿势,顿然觉得时光倒流,恍若回到了不识愁滋味的学生时代。我想:今天的签售活动应该会一直沉浸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吧?然而——
(5)照完了相,我要回到自己的摊位前,抬眼一扫,发现那个“资深读者”正远远地朝我们这边张望。见我看他,也不回避我的目光,冲我挥了一下手,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6)时间临近中午了,书市上的人不像先前那么稠密了。无意中一抬眼,居然又看到了那个“资深读者”——墨镜后面的眼睛,依然在朝向我这边张望!
(7)这下我有些慌神儿。偷眼看看旁边的摊位,妄图找到更加吸引那人目光的目标。但是,没有。我不由惴惴地想,这个人,究竟想做什么?难道他和那些阳光少年一样,想和我拍一张合影做永久纪念?如果真是这样,他完全可以开口对我讲哦!只要他开口讲,我是绝对不会拒绝的。或者,他并不想拍照,只是因为喜欢我的文章,所以一定要傻傻地暗自“陪”我签完最后一本书?或者都不是,仅仅是因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所以,他要对我讲讲有关他的故事,让我这个善于写作的人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在这个故事面前唏嘘叹惋……种种猜测困扰着我,使我不禁惶惶然了。而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那个“资深读者”匆匆走了过来。
(8)他低着头站在我面前,手足无措,像个犯了错误等着领受训诫的小学生。我也跟着尴尬起来,结结巴巴地问:“逛了这么……这么久啊?淘到好书没有?”他快速地看我一眼,拍拍他斜挎的背包说:“还真淘到了一些好书。——我挺喜欢逛书市的。”
(9)沉默。
(10)突然,他似乎下定了决心,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背书般飞快地说道:“张老师,这是我写的一本书,我也写散文,写了好多年了,但是没有哪家出版社愿意给我出书,我就买了个书号,自费出了这本书。——我要把这本书送给你,早就为你签好名了;可是刚才人太多了,还有好多是我的工友,我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现在好了,他们都走了,我把这本书送给你吧!”他讲完这番话,长长出了一口气。
(11)我也跟着出了一口气。
(12)打开那本书,看到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怀一念慈心,饮牡丹花水。”下面一行小字注明是借我两篇文章的题目转赠于我;而落款处的那个笔名,让我陡然想到与之紧紧连在一起的那些不媚俗、不讨巧的典雅文字。甚至没来得及握别,他就匆匆转身走掉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又酸又暖。好想告诉这个内心羞涩、酷爱文学的男子,是他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也让我生出了掸掉心中浮尘的勇气,更让我懂得了——抬头看云的人,心空的云朵,有时比天空的云朵更富丽,更动人……
(作者 张丽钧选文有改动)作者为什么以“心空的云朵”为题?
解释文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①资深读者:
②受用:仔细品读文中画曲线的两个句子,思考:他们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任选一题。
①我想:今天的签售活动应该会一直沉浸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吧?
②他低着头站在我面前,手足无措,像个犯了错误等着领受训诫的小学生。文中画直线的两处“长长出了一口气”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读了本文,你能从索要的赠语“抬头看云”以及他给“我”的赠语“怀一念慈心,饮牡丹花水”,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拓展生命的宽度
①我们一来到世间,社会就在每个人的面前,树立起了一个硕大的问号:你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的一生,其生理年龄作为一种生命的长度,以时间为计算单位,这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是,人的一生,如果与造福社会、施惠他人联系在一起,其人生价值作为一种生命的宽度,以贡献为评判标准,却是自己可以拓展的,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此,做人,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是值得好好思量的。
②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每个人出生站在这个过程的起点时,不由自主;每个人去世离开这个过程的终点时,也不由自主。没有哪一个人能永葆自己的青春年华,永远地留在世界上。一个人如果懂得珍惜这个过程,勇于作为,让这个过程有意义、有价值,就能使生命的宽度延伸。世间一切事物中,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把生命的长短看得过于重要,因为,衡量人生的价值,是品格与事业,而不是寿数的多少。
③唐代诗人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流传至今的诗文有170多篇,他的《滕王阁序》字字珠玑,句句生辉,其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名句,千古传诵,一直在延长着他的艺术生命。明末的少年英雄夏完淳,5岁读经书,7岁能诗文,9岁写成《代乳集》,12岁“谈论国事,凿凿其中”,可谓少年壮志,英气勃发。夏完淳16岁时因痛心国事,所作的《大哀赋》文采宏逸,辞情感人。17岁被捕时临危不惧:“人生谁无死,贵在死得其所。”(A)并在狱中写下感人肺腑的《狱中上母书》和《遗夫人书》。他的生命长度虽然只有短短的17个春秋,但在历史的舞台上,却演出了极其绚烂壮烈的一幕。一个人能有如此的生命宽度,谁能说不是一种幸福人生呢?
④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过:“贤者对于生命,正如同他对于食品那样,并不是单单选多的,而是选最精美的;同样地,他享受时间也不是单单度量它是否长远,而是度量它是否最合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既不决定于年龄,也不决定于权力,更不决定于金钱,而是决定于自己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只要自己做了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生命就是有价值的;如果不仅做了,而且做得很多,做得很好,生命的价值就会更高。一个人只要还活着,他的生命就属于社会,只有不虚度人生,才能真正算作是珍惜生命。因此,我们不应以生命的长度论人生,而应以生命的宽度论人生。
⑤生存是一种简单的生命活动,生活才是一种高质的生命活动,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一个人如果懂得如何利用生命的长度有所作为,那么他的生命也就会有新的宽度。波兰音乐家肖邦虽然只活了39岁,但毕生把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音乐创作中,用催人奋进的旋律,表现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弥留之际,他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波兰的地下。”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少年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曾坚定地表示:“如果为了唤起人民需要我死,我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他20岁前就开始了方程理论的研究,并提出了“群论”,虽然21岁就离开人世,但他的“群论”却攀登了数学的高峰。
⑥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对于生命的意义,曾作过许许多多的论述。其中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比喻就很形象:“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如果充实就是长久的。”(B)诚然,岁月可以在一个人的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他的灵魂刻上一丝痕迹。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有限的,但如果积极利用这个有限来充分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创造财富,回报社会,就能够在拓展生命的宽度中,彰显人生的意义,创造一个快乐人生,进取人生。写出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生命的长度:生命的宽度:文中多处引用名人的话,请说明文中A、B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A:
B:请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岁月可以在一个人的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他的灵魂刻上一丝痕迹。根据文中论述的基本观点,下面哪句名言最适合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请说明理由,并再举一个诗文名句或名人名言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① 名言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
名言二: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惜时》
名言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
选择,原因:
②论据:本文论证严密,请简要分析。
文中说“一个人如果懂得如何利用生命的长度有所作为,那么他的生命也就会有新的宽度。”请从现实生活中举一个事例。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具体比较分析两文写作语言的不同特点。
【甲】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节选自迟子建《寒夜生花》
【乙】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节选自鲁迅《雪》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之间徘徊。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A】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B】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⑦【C】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美轮美奂。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⑧【D】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⑨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⑩2012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
(选自《文汇报》2012年2月21日,有改动)请分点概括文中“霜花”的特点。
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下面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放在【A】【B】【C】【D】中哪一处最恰当?
在这里,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但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不过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霜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认真阅读⑨⑩两段文字,说说“霜花”对作者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