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说说你对“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这句话的理解。
通读全文,简述本文作者论证的思路。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体育新闻】请你阅读下面的两则新闻,完成第13—15题。
(1)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在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09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得三连冠。这也是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110米栏三连冠。
(2)奥体中心的新闻发布厅,180张红色的沙发椅看起来喜气洋洋,与北京奥运会那个退赛的新闻发布会气氛仿佛盛夏和严冬。
(3)2008年8月18日那天,刘翔曾狠狠地踢着墙壁以缓解跟腱的疼痛,“痛哦,那种鬼哭狼嚎的叫,整个身体都发抖。”但他还是退赛了,刘翔闷头大哭了一阵黯然退场。  
(4)但当时“刘跑跑”还是让很多人不理解,有人批评他“走也要走完110米。”直到昨晚,刘翔才开腔为自己辩解:“他们不理解体育精神,他们根本就是局外人。真正的体育精神是要以比赛的方式冲过终点线。”央视主持人张斌问他:“不拿金牌你还会来我们演播室吗?”刘翔说:“不会,因为你们不会请我。”刘翔说,竞技体育就是这么现实,成王败寇。而昨晚他能主动谈起2008年的退赛,主动提到“刘跑跑”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外号自揭伤疤,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不被人认同,恰恰说明刘翔已经完全恢复了自信。他在挫折中走向了成熟,外界的评价不再影响他的情绪,北京奥运会退赛这黑色的一页,在刘翔的生命中彻底翻过去了。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新闻主要内容(均不得超过15字)。
(1)
(2)
.“与北京奥运会那个退赛的新闻发布会气氛仿佛盛夏和严冬”中的“盛夏”和“严冬”分别比喻什么?
盛夏:
严冬: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真正的体育精神是要以比赛的方式冲过终点线”一句话的理解。我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15分)
金色的手指/殷健灵
一缕细若游丝的琴声从门边的角落里悄悄地浮出,犹如一束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我们每个孩子的头顶。我看见音乐老师纤长的手指如鱼儿一般在黑白琴键上灵巧地游动。在阳光里,那手指变成金色的,神圣而优雅。
忽然,琴声戛然而止,音乐老师用手朝我指了指,说:“对,是你,张大嘴唱,不要怕。”琴声又响起来,可我还是听不清自己的声音,我的歌声细细的低低的,总是躲在别人响亮的歌声后面。我真的不会唱歌,真的不会唱歌,这么想着,我的脸慢慢地红起来,红到脖颈,像发烧了一样。
轮到单独唱了。我捧着歌本的手却一直抖抖索索。我的声音很不情愿地从嗓子眼里挤出来,那么平淡那么干涩。音乐老师微笑着按了几个琴键提示我,她弹琴的手指泛着淡金色的光泽。噢,我真笨,我诅咒着自己,几乎要哭出来了。
可是,瑛子是多么让人羡慕啊。初一时,在学校的文艺会演上,瑛子站在台上当着一千多师生的面演唱《月儿弯弯照九州》。那时,她扎着辫子,辫梢上系了朵淡紫色的小花,显得伶俐可人。她的歌声糯糯的,甜甜的,像是放了蜜糖,把这首老歌演绎得悲悯动人。动听的歌喉会让一个女孩更加美丽可爱,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而我自卑.只敢在心里悄悄地唱。走路或是休息的时候,我常会静静地回想一段歌曲,脑海里闪现着美妙的音符,无声的音乐在我的头脑深处奏响,是那么流畅那么欢腾。其实,我是多么爱音乐!
学校里成立了音乐兴趣小组,一连几天,班里都在议论这事儿。我兴致勃勃地鼓励同学参加。我对瑛子说:“你有音乐天赋,一定能行!”可是轮到报名时,我自己却迟疑了,我的乐感不行吧,而且功课那么忙,我替自己寻找逃脱的理由。当大家争着报名的时候,我悄悄缩到了后面。
从这以后,在很多个上完课的下午,我都会见到一幅令人心动的风景。在教学楼下的花坛边,瑛子抱着手风琴和几个男生坐在台阶上练琴。他们已经会拉一些简单的曲子,他们的手指变得熟练灵巧了。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天,太阳特别好,花坛里的一串红开得特别艳,我记得瑛子他们演奏的是最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我趴在栏杆上出神地注视着他们。瑛子的身子起伏着,双肩的摆动呈现出一种柔美的弧度,她的眼睛微闭着,像是沉醉了,又像是睡着了。悠扬的乐声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看见瑛子细长的手指在阳光下痴迷地舞蹈,金色的,就连指甲也泛着莹莹的光。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悄悄地移到了走廊的立柱后面,生怕他们看见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作祟呢?我渴望音乐,又逃避音乐,因为我太看轻了自己。
我将永远游离于音乐之外吗?想到这一点,我惊得浑身战栗。我想当众放歌,又生怕自己生涩的歌声会把一点残存的幻想也剥夺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后。在一次晚会上,有一位长者对我说:“唱一曲吧,会很好听的。”不知是出于对长者的尊敬,还是一时的冲动,我竟接过了话筒。我放开胆子,让歌声从身体里畅快地流出,我唱的是一支在心中默唱了无数次的曲子:“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苦过你的苦……”我听见甜润而深情的歌声在大厅里回荡,我眼里噙满泪水。走下台的时候,长者紧握住我的手说:“你唱得好极了!”我的眼睛更湿了,那块阻滞我心灵多年的磐石就这么被轻轻搬动了吗?我突然有了想欢呼的冲动。我闭上眼睛,久久地品味着喜悦。呵,那手指,金色的手指又一次在我记忆的琴键上跳动,跳动,也许,它将是我一生中永远的遗憾和追求。
.本文巧妙地将情节发展与心理变化结合起来写,引人入胜。请根据文章主要情节和“我”的心理活动,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15字)
音乐课上“我”不敢大声唱歌,“我”诅咒着自己,几乎要哭出来了。→“我”没有报名参加音乐小组,。→,“我”深为震动,又生怕她看见我。→,“我”无比激动,久久品味着喜悦。
.本文最后一句“呵,那手指,金色的手指又一次在我记忆的琴键上跳动,跳动……”意蕴丰富,促人思索。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本文对“金色的手指”的描写生动传神,动人心弦。请在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角度分析该句好在哪里。
(1)音乐老师纤长的手指如鱼儿一般在黑白琴键上灵巧地游动。
(2)瑛子细长的手指在阳光下痴迷地舞蹈。
我选()句分析:
.本文有不少语句颇见作者的写作匠心,耐人寻味。请根据你的理解,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她扎着辫子,辫梢上系了朵淡紫色的小花”,这一句描写瑛子的外貌伶俐可人,与下文描写瑛子歌声的甜美相映衬。
B.第4段“我只敢在心里悄悄地唱”与最后一段中的“我唱的是一支在心中默唱了无数次的曲子”前后照应,表明“我”的歌声甜润而深情并非偶然。
C.“太阳特别好,花坛里一串红开得特别艳”,作者描写这一幅“令人心动的风景”是为了衬托“我”轻松愉快的心情。
D.“想到这一点,我惊得浑身战栗。”句中“这一点”指的是“将永远游离于音乐之外”的情形,“浑身战栗”表现出“我”其实是深爱音乐的,唯恐自己的一生与音乐无缘。

.“那块阻滞我心灵多年的磐石就这么被轻轻搬动了吗?”这句话发人深省。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并联系你的人生体验,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2分)
人类未来在方舟——移民太空
①如果说2012年世界末日真的降临,人类怎么办?正如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警告的那样,人类若不能在未来两个世纪内移民外太空,就会永远灭绝。人类能长久生存的唯一机会就是搬离地球,居住到别的星球上。霍金说:“人类遗传密码中携带着自私与侵略本能,这在过去曾是存活的优势,但人类很难在未来100年内避免灾难,更不用说未来1000年或100万年。”
②说到移居,火星早已成为不二之选。因为火星不仅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而且自然环境也最接近地球:火星上有大气,也有季节的变化。并且火星的表面有液态水存在的迹象,这是生命起源所必需的元素。虽然火星上没有氧气、气温极低、辐射较大,但科学家设想用尖端科技改造火星的气体构成,以适合人类居住。有乐观者认为,用现有的科技绿化火星可能只要几百年时间,到时候人类携带着特殊呼吸装置就可前往居住。
③除了火星,我们还可以选择移居太阳系外的Gliese 581c星球,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5倍,表面温度大约在0—40℃之间,地表可能存在液态水流,凭借这些与地球相似的条件,这颗新星被科学家誉为“宜居星球”。
④人类移居了,动植物兄弟当然也要移居。美国的“拯救文明联盟”的组织计划在月球上建立地球生物的DNA“备份库”,里面不仅存有所有动植物的DNA,还包括地球上各类人种的DNA。此外,库中还将建造“终极图书馆”,用以保存人类文明所有的知识。如果有一天,地球生物毁灭,就可用存有的DNA,在其他星球重建家园了。
⑤找到了“新家”,可是我们要怎么搬过去呢?霍金提出的“时空旅行”理论或许能帮我们找到太空中的方舟——时空隧道,通向外星球。
⑥时空隧道也就是虫洞。霍金说,虫洞就在我们周围,只是小到肉眼无法看见。宇宙万物都会出现小孔或裂缝,这种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时间。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和空隙,比分子、原子还要小的空隙被称作“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量子泡沫”中。通过虫洞,就等于钻了时间的空子,进入时空隧道。
⑦时间就像是一条河流,在不同的地段会有不同的流速,在有些地方会过得更慢,而在另一些地方会过得更快,这正是实现通往未来之旅的关键。比整个银河系还要重的超大黑洞可以更为明显地降低时间流逝的速度。霍金说,这种超大黑洞就像是一部天然的时间机器。如果一艘宇宙飞船进入超大黑洞内执行5年任务,返回地球时会发现已过去了10年。如果人类能利用好这种时间差,那“时空旅行”就不只是梦了。
⑧如果能够建造出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那么宇宙飞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最快的法则,而致使舱内的时间放慢。宇航员以这种方式飞行一个星期,地球上的时间就过去了100年,从而实现通往未来之旅。
选自《奥秘》2011年第三期
.给月球DNA“备份库”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新家”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霍金提出的“时空旅行”理论能让我们找到哪几条通往太空的方舟——时空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章介绍你发现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之处?如果人类想移居火星,那么科学家还要在哪些方面对火星进行改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6题。
紧抱生命之树/林清玄

在青岛的崂山,巧遇一棵茶花树。
茶花树的岁数已无从查考,听说至少有七八百岁。
只能以“伟大”“非凡”来形容。这棵茶花树有四层楼高,花开数以万计,使得整个庭院甚至整个天空,都是一片深红,美丽的深红。
我走到深红的茶花树下,靠近树干,轻轻地、敬仰地紧抱茶花树。那一刻,如同触电,茶花树把数百年的心情传到我的身上。我绕了一圈,又紧靠到树上去。
茶花树无言,却告诉我生命的无常,因为它看尽了王朝的兴衰起落。
茶花树无语,却告诉我每一次的风雨,只要经得起考验,就会变得更强大。
茶花树不动,却告诉我追求美之必要,它的岁月都是在开最美的茶花。
在崂山,茶花树还算是个婴儿,有许多树是唐宋时代就有的,还有几棵从汉朝到现
在的老树。
祭拜之后,我一一去拜访老树,并深情地拥抱它们。
我从幼年时代就喜欢拥抱树木,在心情不佳、处境恶劣的时候,就会跑到离家不远的桃花心木林,拥抱那棵最高大的桃花心木。树的坚强与崇高抚慰了我:“安心吧!在你之前,有许多人心情比你更差,也有许多人处境比你更坏;他们不都熬过来了吗?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你会度过难关的。”
在城市里,周遭并没有大树,我种植了心灵的大树。那棵树也是饱经风霜和考验的,
但它有鲜明的态度、正向的思维、坚强的意志,只要我闭起眼睛,贴近大树,一切的不
如意,就风吹云散了。
我拥抱山林的大树,因为它们看尽了历朝历代人间的繁华与凄凉,可以使我们穿越
一时一地的困境。
我拥抱心灵的大树,因为它经历了生命岁岁年年的暗淡与辉煌,使我们超越了一朝
一夕的迷思。
我想起许多年前,在黄山的万峰之巅,靠在一棵老松树的树干上,看着脚底的烟云风雾,内心感动莫名。这千年老松脚下竟无寸土,它是从石头缝中生长的。
脚下无寸土.却能屹立千年,不只青松如此,历史上伟大的修行人、思想家、创造者,哪一个不是从万仞岗那毫无寸土的石头上生长起来的呢?
(选自2008年第2期《读者》卷首语)
.“茶花树把数百年的心情传到我的身上”,这传给我的“心情”具体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我从幼年时代就喜欢拥抱树木”,作者为什么喜欢拥抱树木?


.作者成年后生活在城市,“种植了心灵的大树”,这“心灵的大树”指什么?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1)最后一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请你举一个修行人、思想家或创造者的例子,用这个人具体的事例证明“他们也是
这样生长起来的”。

.电视节目中在播放“黄山松”的画面,下面是播音员的画外音:
——这千年的青松,站在万峰之巅,经历风吹雨打,看尽了脚下的烟霭雾岚,不正是“千磨万击还竖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写照吗?
请你也给电视台要播放的“崂山茶花树”画面配一段画外音(90字以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昆虫?间谍?/惟真
①还记得日本科幻游戏《昆虫大战》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幻也要变成现实。据报告,美国科研人员要建成一个动物间谍反恐部队,派一批千奇百怪的虫子上前线。
②最早人们仅仅利用昆虫来运载超微型电子装置。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曾用飞机把臭虫撒在北越的丛林中。臭虫对人体的汗味特别敏感,当它嗅着汗味爬到越军官兵身上吸血时,它背上的超微型发射器就发出信号,美军的轰炸机就接着臭虫发出的信号进行轰炸。
③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科研人员开发出多种传感器,然后将其安装在幼虫体内。随着幼虫的成长,这些探测器与昆虫自然结合,成为昆虫身体的一部分。科研人员称这种间谍为“生物混合体昆虫”,与纯机器人和其他动物相比,它拥有许多优势。昆虫体型虽小,嗅觉系统却很发达。同时,因为控制器植入体内,外表跟同类动物几乎没有分别,因此是十分理想的“间谍”。昆虫在环境中可以分泌各种激素,由腺细胞所分泌出的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物质构成。激素能引起同类昆虫的共性行为,使同类“兄弟姊妹”齐聚一堂,以此可以蒙蔽对方的视线。
④最适合作间谍的昆虫应属甲虫,如天牛、象鼻虫以及金龟子等。原因有三:首先,甲虫外部裹着一层“铁甲硬壳”,耐蚀、耐晒、耐风雨,生命存活力、适应力极强。其次,甲虫体积很小,不会被敌方轻易发现、怀疑、捕捉,可以算是最可信赖的“隐形杀手”。更重要的是,甲虫遇到温度变化,其反应的灵敏度堪称昆虫界第一。远在50千米甚至更远的地方发生森林火灾,它都能敏锐地侦察到,从而早早逃离。
⑤蟑螂全身布满人眼难以看见的绒毛,这一特征使蟑螂的反应十分灵敏,具有闻风而逃的本领优势。日本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一种“遥控蟑螂”,他们将微型芯片植入蟑螂背部,以多个电极与其大脑相连,以便自由控制蟑螂,使之左转右动,前爬后跳。遥控技术让它既能深入恐怖分子的餐桌宴席,反应灵敏,闻风而逃的本领.又能随时随地迅速侦察到恐怖分子的行动轨迹。
⑥科研人员现在还研制出了“人造昆虫间谍”遏制恐怖活动。西方某国研制出一种人工苍蝇,仿照了苍蝇的生物学特性,并安装了一套完整的窃听收发装置。像真苍蝇一样,这种人工苍蝇不仅能寻觅着带有人体特殊气味的目标,叮在不易被人发觉的地盘进行窃听,它的飞行方向还可以用无线电遥控,使它在完成窃听任务后再返回基地。
⑦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制成了一个蚂蚁状的人造昆虫,用来对付敌方的电子战系统。它们隐藏在系统的主机设备中,平时无声无息,一旦战事爆发,通过微型遥控装置可以诱发它们群起而攻之,从而导致作战指挥系统瘫痪。
⑧科研人员认为,昆虫能做很多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它们为人类服务的潜在应用范围极其广大。
(选自2009年第8期《生命科学》,有删改)
.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昆虫间谍技术的演变过程
应用该技术领域的昆虫
该种昆虫在技术应用中的优势
(1)
臭虫
臭虫对人体的汗味特别敏感
生物混合体昆虫
甲虫
甲虫生命存活力、适应力极强
(3)
甲虫遇到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堪称第一
遥控蟑螂
蟑螂
(4)
(2)
人工苍蝇、人工蚂蚁
人工苍蝇能寻觅着带有人体特殊气味的目标,不易被人发觉;人工蚂蚁可以隐藏在系统的主机设备中

.文章以科幻游戏来引出昆虫间谍这一说明对象,有什么好处?


.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几乎”的表达效果。
昆虫体型虽小,嗅觉系统却很发达。同时,因为控制器植入体内,外表跟同类动物几乎没有分别,因此是十分理想的“间谍”。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昆虫间谍,主要说明了昆虫间谍对人类的威胁。
B.“生物混合体昆虫”与纯机器人和其他动物相比,它拥有嗅觉发达,外表与同类动物差别小,分泌的激素能引起共性行为蒙蔽对方的视线的三大优势。
C.“遥控蟑螂”之所以能左转右动,前爬后跳,是因为科学家将微型芯片植入蟑螂背部,用多个电极与其大脑相连,从而遥控操纵它。
D.本文在语言风格上具有平实性、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