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采桑子》一词,完成下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词中“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意境很美,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胸怀与心境?
(一)古诗赏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
苏 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2]。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3]。萦损柔肠[4],困酣娇眼[5],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5]。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6]。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7]。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押韵以及韵脚次序与章质夫的《水龙吟》相同。 |
B.这首词借杨花自开自罗的寂寞抒写了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
C.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思妇难以耐受的别绪离愁。 |
D.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写杨花抒写作者豪迈的情怀。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暮春之际杨花“抛家傍路”,花无人惜即喻人无人惜,暗示有情人天各一方的事实,情思幽怨缠绵而又空灵蕴藉。 |
B.“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柳絮离开树枝落在路旁,看上去仿佛无情,其实有着深厚情意与愁思。无情有思,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苏轼也用其意,说杨花虽然飘离枝头,看似无情,实则也有愁思。 |
C.“春色”三句,想象奇妙,手法夸诞,巧妙的用三个数字传达出作者的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无所归宿与词人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 |
D.“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明写柳絮飘飞时起起落落、进退回旋的状态,暗写思妇在梦中追寻夫君,却又被黄莺的鸣叫声惊醒。用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意。 |
E.“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困酣娇眼,愁思扰人,令人慵懒得不愿睁眼。此句说,因柳絮而想到细长的柳叶仿佛思妇娇眼。此处用拟人手法,把初生的柳叶比喻成美人娇眼。
阅读《成功的花》,完成10~13题。 (8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将“泪泉”改为“泪水”是否更合适? (2分)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这一句,是借用“花”这一意象来说理。假如直接说“成功”,可以这样说,“人们只惊羡成功时的荣耀!”你觉得哪句表达效果更好? (2分)
.“成功的花”和“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之间有什么联系? (2分)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在你的积累中,肯定也有能给人以类似启示的名言或俗语,请写出一句。 (2分)
阅读,完成第9—10题。
西楼子
曾巩①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曾巩(1019—1083),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天地]请你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文后问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首诗通篇都是劝告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却广为传颂。你认为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品析下列诗句的含义。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答:
(一)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中作者通过 、 两个外在的行为举止来表达她对夫死、家亡、国破的浓浓的哀愁的。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词反映的是作者真实的不幸遭遇和凄惨处境。 |
B.词人整日以泪洗面,没有心思梳妆打扮。 |
C.词人在春光明媚的双溪游玩时,因怕沉船而没有上船。 |
D.词人写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化虚为实,可谓“创意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