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 |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
如图所示,虚线为某电场的等势面,今有两个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不同的速率,沿不同的方向,从A点飞入电场后,沿不同的轨迹1和2运动,由轨迹可以断定( )
A.两个粒子带电量一定不同 |
B.两个粒子的电性一定不同 |
C.粒子1的动能和粒子2的电势能都是先减少后增大 |
D.经过B、C两点,两粒子的速度可能不等 |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电场的一族等势面且相邻等势面电势差相等,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电场后,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实线轨迹运动,粒子先后通过M点和N点.在这一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由此可判断出( )
A.N点的电势高于M点的电势 |
B.粒子在N点的电势能比在M点的电势能大 |
C.粒子在M点的速率小于在N点的速率 |
D.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比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大 |
如图所示,在点电荷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上依次有A、B、C三点,先把+q的试探电荷依次放在三点上,然后把-q的试探电荷依次放在三点上,关于电荷的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上+q时,EpA>EpB>EpC |
B.放上+q时,EpA<EpB<EpC |
C.放上-q时,EpA>EpB>EpC |
D.无论放+q,还是-q,EpA<EpB<EpC |
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Q点,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做以Q为焦点
的椭圆运动.M、P、N为椭圆上的三点,P点是轨道上离Q最近的点.电子在从
M经P到达N点的过程中()
A.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
B.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
C.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D.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
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由A点运动到B点,图中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粒子运动轨迹,则可判定( )
A.粒子带负电 |
B.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减少 |
C.粒子的动能不断减少 |
D.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