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1)此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此外还需要考虑无关变量如                等因素。
(2)某同学对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如下:在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1ml酶溶液,置于某一温度条件下让其反应一定时间,检测结果。有人认为这种设计是不严密的,请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
(3)请将下列实验结果,用曲线图的形式表达(绘在给出的方框内)。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普通淀粉酶相对活性/%
6
25
43
67
83
65
22
2
O
0
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
6
15
25
48
76
92
100
98
82
65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一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一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
(2)据图一,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_________。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一可知表中③处应是_____________,⑧处应是_____________。

温度(℃)①②③④⑤⑥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⑧ 3.4 1.9 0

(4)图二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图二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

不同的生物材料均可能用来研究细胞的增殖。取菊花茎中中轴、侧枝、髓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测定其细胞周期的部分时间,见表。(单位:h)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生组织部位
细胞周期总时间
G1期
S期
G2期
中轴
135.0
112.4
10.1
9.3
侧枝
51.4
30.9
7.9
9.4

72.5
51.7
8.9
8.7

(1)表中侧枝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时间为_____________h。
(2)从表中看出,同种生物内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期;DNA的复制是在S期完成的,则G1期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3)大蒜素是从大蒜中分离出的化合物,能抑制癌细胞增多。为研究其抑制作用的具体机理,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
A组:动物细胞培养液+癌细胞+1mL大蒜素+1mL生理盐水
B组:动物细胞培养液+癌细胞+1mL DNA复制抑制剂+1mL生理盐水
C组:动物细胞培养液+癌细胞+1mL大蒜素+1mL DNA复制抑制剂
D组:动物细胞培养液+癌细胞+_____________
②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定期取样,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根据上述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①D组横线上“?”处应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设置D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采用DNA复制抑制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如图1表示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d点将向___________移动。
(2)由图1可知,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_mg。
(3)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对该植物来说,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___________。
(4)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细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在两种光强度下,随温度升高,叶片光合速率均___________;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使叶片吸收的CO2减少。
②据丙图可知,适宜光强/40℃、强光/37℃及强光/40℃进行组合处理,推测这些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___ (填上升/不变/下降)。

如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写图中数字)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_____]________。
(2)甲图中囊泡X由[_____]__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_____]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

欲进行小鼠肝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发生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肝细胞悬液(用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1.3﹪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若干支、血细胞计数板(具有细胞计数功能)、显微镜(具有测距功能)等。(要求与说明:对NaCl溶液的具体稀释过程、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不考虑细胞体积变化对计数的影响。绘制曲线时的细胞体积指细胞的平均体积。)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取试管若干支,
②向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肝细胞悬液,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各支试管中的肝细胞悬液,
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绘制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示意曲线):

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小鼠肝细胞体积和数量的影响
(3)分析与讨论:
①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0.9﹪时,细胞体积与数量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②基于上述实验,怎么才能用肝细胞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