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
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
C.DNA复制不仅需要氨基酸做原料,还需要ATP供能 |
D.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 |
由单克隆抗体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瞄准装置”是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构成 |
B.“弹头”是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和毒素等物质构成 |
C.“弹头”中的药物有选择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
D.“生物导弹”是利用细胞工程制出来的 |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也逐渐产生。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
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增殖的污染 |
D.基因污染较难清除 |
人们常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上皮提取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DNA“探针”去寻找特定的目的基因。DNA“探针”与相应的基因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被测试者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一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反复几次过程,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形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分辨率。请问,DNA“探针”是指:()
A.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 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
C.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 D.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