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
A.磷脂、脂肪酸 | B.淀粉、糖原 | C.氨基酸、核苷酸 | D.性激素、胰岛素 |
1976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
A.能进行自我复制 | B.能进行转录 |
C.能控制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
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1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链,则转录此mRNA分子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A.72,12 | B.33,11 | C.66,11 | D.36,12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之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它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⑤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④⑤ | D.①③④ |
科学家发现一类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该类蜣螂与千足虫之间存在着共同进化 |
C.该类蜣螂的出现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 |
D.如果该类蜣螂可与普通蜣螂交配,则没有生殖隔离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C.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个体 |
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