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
B.“分子垃圾袋”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流动性 |
C.“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 |
D.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K+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 B.协助扩散 | C.主动运输 | D.胞吞作用 |
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探究细胞核的功能: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形成对照 |
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
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为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②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上都是各自独立的;③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④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⑤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
A.②④ | B.②③ | C.③⑤ | D.①② |
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 |
B.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
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 |
D.藓苔叶片可直接制成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 |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或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列各图(如图所示)。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