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
| B.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 |
| C.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 |
| D.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分别作用于a处和b处 |
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了解F1的
| A.基因型 | B.基因的结构 |
| C.产生配子的种类 | D.产生配子的比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 |
| B.子二代的分离比是3︰l |
|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l︰1 |
| D.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关于显性性状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显性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 |
|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 |
| C.子代F1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 |
| D.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产生性状分离 |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 B.兔的长毛和卷毛 |
| C.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 D.棉花的长绒和短绒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 |
| B.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不能通过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
|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 |
| D.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