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关于物体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ρ=m/V可知,物体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A.牛顿(N) B.米/秒(m/s) C.千克(kg) D.帕斯卡(Pa)

一个质量为0.25千克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千克,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千克,那么某液体的密度是 ( )

A.1.75×103千克/米3 B.1.2×103千克/米3
C.1.16×103千克/米3 D.1.0×103千克/米3

下列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的声音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子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