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他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亮点F,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 ;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_______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__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小明将蜡烛稍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他采用的方法是:适当移动光屏远离凸透镜,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将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不移动光屏,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大小合适的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也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4)小明同学最近感觉视力下降,他去看医生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为他讲解视力下降的道理。由图可知,他的右眼已_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应佩戴_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视力。
下面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增大 |
B.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
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
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
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
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
下列选项是对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
B.人体正常体温为约37℃ |
C.一张报纸平放在桌子上对桌子压强约为100Pa |
D.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km/s |
某学校的社区服务小组帮小明的爸爸将一重为1000 N的建筑材料匀速运送到6 m高的楼上,而站在楼上时为了安全起见可产生的平均拉力为150 N.善于学以致用的小明买来了一个重为100 N的滑轮和一根足够长的绳子,用图中方案将建筑材料拉到楼上。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
A.需要4人,机械效率为91% | B.需要4人,机械效率为83% |
C.需要3人,机械效率为91% | D.需要3人,机械效率为83% |
如图所示是用电热水壶烧水时的情景,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最的转化相同 |
B.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 |
C.壶盖和壶口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
D.烧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内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