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点火推上太空。12月14日,月球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安全软着陆。在着陆前,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公里下落,而这一阶段地面测控基本“无能为力”,完成这一阶段需要约12分钟时间,称为“黑色720秒”。此间,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再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最后嫦娥三号平稳“站”在月面上,此时它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通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km下落,经过“黑色720s”的时间到达月面,该着陆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100m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即进入悬停段),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若探测器向月面发射信号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则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经过的时间为多长?(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嫦娥三号距离月面100m高度处悬停后继续下落,25s内下降了70m,最后剩余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m/s,则它在这100m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五月五,是端午,蒸角粽,挂菖蒲,香囊身边佩,龙舟水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蒸角粽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棕子的内能

B.挂在墙上的菖蒲只受重力

C.佩在身上的香囊只受绳子的拉力

D.龙舟依靠浮力向前运动

物理学中以欧姆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

A.电阻B.电功C.电流D.电压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 U 恒定不变, R 0 为定值电阻, R 为电阻箱。闭合开关 S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多组电流表和电阻箱的示数分别为 I R ,然后输入计算机绘制出 1 I R 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1 I = kR + b (式中 k b 均为已知量)。当电阻箱阻值为 R 1 时电压表示数为 U 1 ,电流表示数为 I 1 ,电阻箱消耗的功率为 P 1 ;当电阻箱阻值为 R 2 时,电压表示数为 U 2 ,电流表示数为 I 2 ,电阻箱消耗的功率为 P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U = k

B.

R 0 = bk

C.

R 0 = U 1 - U 2 l 1 - l 2

D.

P 1 = P 2 ,则必有 R 1 R 2 = R 0

一个底部横截面积为 200 c m 2 的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一个物体悬挂于弹簧秤下端,开始完全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5 . 0 N ;后来缓慢提起物体,直到物体的 1 4 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发现容器底部水的压强减少了 100 Pa ,已知 ρ = 1 . 0 × 10 3 kg / m 3 g = 10 N / kg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质量为 1 . 3 kg

B.

物体的密度为 1 . 625 × 10 3 kg / m 3

C.

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2 N

D.

弹簧秤的读数变为 8 N

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波浪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装有可触及水面的"工作臂","工作臂"的底端装有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使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完成能量的采集,并把它们储存到船上的大容量电池中。下列选项中与"波浪能量采集船"能量采集原理相同的是 (    )

A.

电铃

B.

动圈式话筒

C.

动圈式扬声器

D.

电磁起重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