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
B.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
C.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
D.PM2.5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
如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X、Y、Z分别代表()
A.石蜡油、CO2、蓝色 | B.石蜡油、O2、黄色 |
C.菜油、O2、蓝色 | D.菜油、CO2、黄色 |
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要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
A.(2n-1)M | B.M(1/2q-1)(2n-1) |
C.(2n-1)M(1-2q)/2q | D.(2n-1)M/2nq |
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 B.可以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
C.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 | D.可以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21%、12% | B.30%、24% | C.34%、12% | D.58%、30% |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
B.相同基因的分开可以同时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
D.非同源染色体数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