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
| B.甲图中,④→⑤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 |
| C.乙图所示细胞的b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 D.乙图所示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能进行受精作用 |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
| 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时,需在一支试管中滴入提前一天准备好的肝脏研磨液 |
|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不能用煮沸过的豆浆做实验材料,因为蛋白质已经变性 |
| D.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检测试剂宜用碘液 |
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
| B.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该实验中“麦芽糖酶的量”是无关变量 |
|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
| D.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
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
|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
|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
| D.滴加葡萄糖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
某同学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实验处理和现象如下表:
| 实验组 |
5分钟的现象 |
再过5分钟 |
滴加清水5分钟 |
|
| ① |
0.3g/mL蔗糖溶液 |
x |
质壁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 |
| ② |
0.5g/mL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y |
无变化 |
| ③ |
1mol/LKNO3溶液 |
质壁分离 |
复原 |
z |
| ④ |
1mol/L 醋酸溶液 |
无变化 |
无变化 |
无变化 |
以下是对上表的推断或对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滴加清水后无变化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下图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
| B.与方式b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
|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
|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