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爱,而所诛者皆平素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素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相:做……丞相 |
B.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略:夺取 |
C.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窘:受困,窘迫 |
D.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趣:同“促”,催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B.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爱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
C.为其功多,故不忍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D.于是上乃置酒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
以下是对此文言选段内容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拿出全部家财找人刺杀秦王,替韩报仇。 |
B.张良起初打算投奔楚假王景驹,后来得遇刘邦,于是跟从了刘邦,正所谓良臣得遇明主,为后来的建功立业奠定了基础。 |
C.因为雍齿是除张良、萧何等人外刘邦最信任的臣子,所以先从他入手用以平息众将的怨恨。 |
D.从这段内容看来,张良确实精通兵法,善于谋划,巧妙进谏,深得刘邦信任,得封留侯在情理之中。 |
文言翻译。
(1)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
(2)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素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3)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纪闻》下列选项中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③木欣欣以向荣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①②③④全都相同 | 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D.①②③④全都不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所奏,乃常事耳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
C.①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
D.①自当有史官书之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①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选自《唐语林》①比:并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因”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碌碌因人成事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D.振声激扬,伺者因此知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以文章直道进身②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
B.①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
C.①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②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
D.①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②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胡旦,文辞敏丽,见推一时。晚年病目,闭门闲居。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此又难为辞,相与见旦。旦曰:“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叹服。 选自《渑水燕谈录》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
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C.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地 |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书此又难为辞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B.①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C.①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
D.①其人少贱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盘龙,北兰陵人也,属东平郡。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泰始初,随军讨赭圻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登。累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元徽二年,桂阳贼起,盘龙时为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随太祖顿新亭,与屯骑校尉黄回出城南,与贼对阵,寻引还城中,合力拒战。太祖即位,进号右将军。
建元二年,虏寇寿春,以盘龙为军主、假节,助豫州刺史垣崇祖决水漂渍。盘龙率辅国将军张倪马步军于西泽中奋击,杀伤数万人,获牛马辎重。上闻之喜,盘龙爱妾杜氏,上送金钗镊二十枚,手敕曰 “饷周公阿杜”。
明 年 虏 寇 淮 阳 围 角 城 先 是 上 遣 军 主 成 买 戍 角 城 至 虏 围 买 数 重 上 遣 领 军 将 军 李 安 民 为 都 督 救 之 买 与 虏 拒 战 手 所 伤 杀 无 数 遂 战 死。盘龙子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阵,虏万余骑张左右翼围绕之,一骑走还,报奉叔已没。盘龙方食,弃箸,驰马奋槊,直奔虏阵,自称“周公来”,虏素畏盘龙骁名,即时披靡。时奉叔已大杀虏,得出在外,盘龙不知,乃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众莫敢当。奉叔见其父久不出,复跃马入阵。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盘龙形甚羸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
世祖数讲武,常令盘龙领马军,校骑骋槊。后以疾为光禄大夫。寻出为持节、都督兖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进爵为侯。角城戍将张蒲与虏潜相勾结,因大雾乘船入清中采樵,载虏二十余人,藏仗篱下,直向城东门,防门不禁,仍登岸拔白争门。戍主皇甫仲贤率军主孟灵宝等三十余人于门拒战,斩三人,贼众被创赴水,而虏军马步至城外三千余人,阻堑不得进。淮阴军主王僧庆等领五百人赴救,虏众乃退。坐为有司所奏,诏白衣领职。八座寻奏复位。加领东平太守。盘龙表年老才弱,不可镇边,求解职,见许。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①?”盘龙曰:“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十一年,病卒,年七十九。赠安北将军、兖州刺史。 (节选自《南齐书•周盘龙传》)
【注】①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尤便弓马 便:擅长 | B.随太祖顿新亭 顿:整顿 |
C.名播北国 播:传扬 | D.卿著貂蝉 著:戴着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盘龙临敌勇敢果断的一组是( )
①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②与贼对阵,寻引还城中,合力拒战
③杀伤数万人,获牛刀辎重④手所伤杀无数
⑤驰马奋槊,直奔虏阵⑥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
A.③⑤⑥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人进攻寿春,周盘龙率队杀敌数万,俘获很多牛马和军用物资,皇帝非常高兴,送给周盘龙的爱妾杜氏金钗镊二十枚,以示对杜氏帮助丈夫的赞赏。 |
B.建元三年,敌军攻淮阳、围角城,周盘龙与其子周奉叔先后冲入敌阵,大破敌军,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也使他父子名震北国。 |
C.角城的守将张蒲与敌人暗中相勾结,敌人乘着大雾混进城东门并攻上了白争门,北齐遭受到不小的损失,因这件事周盘龙被有关部门弹劾。 |
D.周盘龙以武功入朝为散骑常侍,齐武帝戏之曰:“貂蝉何如兜鍪?”实际是开玩笑问他在朝中做文官和在京外做武将感觉有何不同。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之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书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把社内人姓名写在簿册上,叫书社。后借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和土地。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者反 反:通“返”,返回。 |
B.晏子之家若是之贫也 若:像。 |
C.晏子辞辞:告辞。 |
D.是臣代君君民也 君:名词做动词,统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请以奉宾客 | B. 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
C. 是寡人之过也 | D.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 |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下面的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晏婴认为忠臣不应该越权做“代君君民”这种收买人心的事。 |
B.晏婴认为“筐箧之藏”是为个人得利,不顾百姓的不仁行为。 |
C.晏婴认为有饭吃,有衣服穿,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
D.晏婴把自己比作愚人,把管仲比作圣人,认为愚人要比圣人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