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题。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1.这首词创作于王安石罢相退隐江中之后。这一时期,王安石常常到钟山定林寺昭文斋下榻,也常到附近的山林溪壑间登览野游。这首词是他在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2.款段:本是马行迟缓的样子,这里代指词人所骑的毛驴。
在词中,词人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这首词上下两片体现了词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清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3分)

阅渎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孟子曰:“中①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②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离娄下》)
[注]①中:无过不及,中庸,无偏激。②不肖:不贤,品行低下。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其实质是呼唤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当今社会犹为重要。
B.不仅父兄、师长,任何有正确生活态度、社会责任感的人,都有帮助或匡正别人的义务。
C.孟子这一主张可以使无知者有知、有知者更有知,可以使愚昧者文明、文明者更文明。
D.“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认寸。”孟子进一步阐明:如果有积极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不去承担匡正别人的义务,他们就与不肖之人没有区别,甚至赶不上他们了。

(2)孟子认为怎样去做才能使愚昧者文明,文明者再文明?(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离娄》下·二九)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章通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和颜子以苦为乐的事例,说明事情有轻重缓急的时候要懂得权衡变通。
B.孟子以同室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颜回,以乡邻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禹、稷。
C.禹、稷处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进去;颜回处在乱世,箪食瓢饮,安贫乐道。孔子对他们都予以称赞。
D.无论处在何种境况,贤者必能永远坚守仁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因所处而制宜。这正是孟子听说“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的道理。

(2)简要分析禹、稷、颜回的异同。

诗歌鉴赏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同为咏柳诗,两位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分别作简要说明。
答:
(2)两诗各具特色,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选择一首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缑氏县。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诗想象新奇、意境美妙。你认为诗句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试作具体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