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天津港化学品爆炸事故等多起公共安全问题,造成公众对化学学科的误解,特别是央视最近播出的某国产化妆品的一段广告,15秒内洗脑般重复“我们恨化学”这句话。作为一位高中生,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
| A.“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化学问题,不是商家的道德问题 |
|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
| C.某国产化妆品的生产不使用任何化学原理和方法 |
| D.我们学习化学学科,应该做到:准确理解、辩证看待以及正面传播它 |
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15molCuSO4可氧化磷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 A.1/5mol | B.2mol | C.3 mol | D.6mol |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
①中物质 |
②中物质 |
预测②中的现象 |
| A |
稀盐酸 |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立即产生气泡 |
| B |
浓硝酸 |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
产生红棕色气体 |
| C |
氯化铝溶液 |
浓氢氧化钠溶液 |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
| D |
草酸溶液 |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
溶液逐渐褪色 |
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 A.硫元素在此过程中仅被还原 |
|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 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 l电子 |
| 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
烃A分子式为C4H10,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次甲基(
),则此物质A的二溴代物的种数为
| A.3种 | B.4种 | C.5种 | D.以上都不对 |
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