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可持续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创新和进步的源泉,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丙区域文化景区的地域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与水源 | B.气候与降水 |
C.纬度位置 | D.地壳运动 |
某旅游团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去甲地参观游览,经过的铁路线名称是( )
A.京广线 | B.陇海线 |
C.京沪线 | D.京包线 |
该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问题。根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是 ()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 |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
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
该图为某大洋东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回答问题。下图中能反映左上图沿EF线所作地层剖面示意图的是()
若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则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 |
B.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 |
C.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
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 |
B.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5000米 |
C.该山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位于1月、7月气温最低的地方 |
D.A坡是迎风坡的可能性大于B坡 |
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M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寒带针叶林带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热带雨林带 |
该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单位:米)”,P为河岸的一处观测点,读图完成问题。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东北流向西南 |
B.可能位于黄土高原 |
C.可能会出现凌汛 |
D.一年有两个汛期 |
此时,该河流的剖面可能为()
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天气变化,测得当地2011年11月3日——6日同一时刻气温垂直分布数据(单位:ºC),据此回答问题。
日期 |
1m |
20m |
40m |
60m |
80m |
11月3日 |
21.0 |
20.9 |
20.8 |
20.6 |
20.2 |
11月4日 |
21.1 |
21.0 |
20.8 |
20.5 |
20.4 |
11月5日 |
9.8 |
9.6 |
9.3 |
9.2 |
9.0 |
11月6日 |
9.2 |
9.6 |
9.4 |
9.2 |
9.0 |
该地这几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11月3日,天气晴暖,气压较高 |
B.11月4日,气温高,气流上升,可能为阴雨天气 |
C.11月5日,该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
D.11月6日,天气晴暖,空气湿润 |
最不利于晨练的早晨是()
A.11月3日 | B.11月4日 | C.11月5日 | D.11月6日 |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的烟囱灰尘扩散的是()
A.11月3日 | B.11月4日 | C.11月5日 | D.1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