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大城市自1985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 各圈范围 |
面积(km2) |
人口密度(人/km2) |
|||
| 1985年 |
1995年 |
2005年 |
2014年 |
||
| 内圈(0~6 km) |
113 |
21 764 |
21 206 |
19 554 |
20 416 |
| 第二圈(6~15 km) |
593 |
2 606 |
3 361 |
4 960 |
7 277 |
| 第三圈(15~24 km) |
1 102 |
1 338 |
1 820 |
2 804 |
4 305 |
| 第四圈(24~33 km) |
1 611 |
621 |
785 |
1 083 |
1 765 |
| 郊区(33 km~) |
— |
— |
— |
— |
— |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 A.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
|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 D.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
2014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
| A.第二圈 | B.第三圈 | C.第四圈 | D.内圈 |
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可能与乙海域水温异常有关 |
| B.甲、乙两海域渔场的成因有所不同 |
| 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
| 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
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途经a处,流向自东向西②途经b处,流向自两向东
③途经c处,流向自东向西④途经d处,流向自西向东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图中箭头指向正北,P、Q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P、Q线两侧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A.8 时 | B. 12 时 | C. 14时 | D.20时 |
该日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 B.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 D.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
湖北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前往图所示区域进行地理观测,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160米 | B.380米 | C.680米 | D.980米 |
15时(地方时)Q地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P地落下,据此判断河流干流大致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 | B.西南流向东北 | C.西北流向东南 | D.东南流向西北 |
若图示森林急剧减少,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
①坡面汇流速度加快②水汽输送量减少③蒸腾、蒸发量加大④地下径流减少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图为某区域略图,表1为图示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地区位置及气候是
| A.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 B.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
| C.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 D.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
关于图示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 B.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
| C.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 D.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
图是某时刻某市附近地区垂直温度变化(℃/100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距市中心的范围是
| A.1~6. 5km | B.1. 5—5. 2km |
| C.1. 5—5. 5km | D.1.5km以内和5.2km以外 |
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500米 | B.100米 | C.350米 | D.150米 |
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 B.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
| C.有利于成云致雨 |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