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非劳动年龄人口指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指15~64周岁人口。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负债期是人口减少时期 |
B.人口红利期是老年人口减少期 |
C.第一拐点到第二拐点期间,劳动力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
D.第二拐点之后,劳动力人口与总人口开始下降 |
人口红利期形成原因,是1982年以后
A.改革开放,人口机械增长减少 |
B.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下降 |
C.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少儿出生比例下降 |
D.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劳动力负担降低 |
解决人口红利消失的措施,较合理的是
A.形成适度的人口自然增长 |
B.降低老人和儿童比例 |
C.限制劳动力人口的迁移 |
D.留守老人转移到城市养老 |
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空间结构仅指各种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
B.区域空间结构是稳定的、不变的 |
C.区域空间结构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 |
D.从空间分布形式上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本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
长江以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下列关于长江以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 B.减少水稻种植面积 |
C.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 D.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
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5.5%和63.8%,这主要是因为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少 |
C.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 D.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 |
长江以北的国土面积较长江以南广,人口却比长江以南少,主要是因为
A.长江以北平原面积少 | B.长江以北干旱、半干旱面积广 |
C.长江以南地区工业基础发达 | D.长江以北地区人口迁出量大 |
现在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结果是
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珠三角的就业压力 |
B.增加了该产业的生产成本 |
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D.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为接收地发展增加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