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如下: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衣服材质 |
衣服布料层数 |
紫外线透过率 |
1 |
天蚕丝 |
1 |
12% |
2 |
2 |
5% |
|
3 |
化纤 |
1 |
28% |
4 |
2 |
14% |
|
5 |
全棉T恤(白色) |
1 |
7% |
6 |
全棉T恤(黑色) |
1 |
4%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 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
(1)他改用 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选填“左”、“右”)。
(2)改用 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下”)。
(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图甲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每隔五 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温度 |
50 |
80 |
80 |
80 |
80 |
90 |
100 |
(1)在 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取数据填入表格中。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在 时,萘处于 状态。
(4) 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小聪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 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
(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不为零,电压表示数为零,则故障可能是由于小
灯泡 引起的。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在实际测量中,电压表有示数时内部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如果考虑这个微弱电流的影响,则所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偏 。
(4)利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也可以完成该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电源电压不变, 和 为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电阻为 )。
①只闭合开关 和 ,调节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
②只闭合开关 ,调节 ,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 。
③接着将 的滑片 调至最左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 ;再将 的滑片 调至最右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 ,则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 (用 、 、 、 表示)。
在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实验次数 |
钢球质量 |
钢球下摆高度 |
木块滑行距离 |
1 |
20 |
30 |
35 |
2 |
40 |
30 |
65 |
3 |
60 |
30 |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 。
(2)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控制了 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 的关系。
(3)第1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 的功;第3次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无法记录数据,需要重做第三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 同学的建议。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 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