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2月1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高峰论坛在福建泉州召开。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刘奇葆谈到,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辽阔的海洋可以成为联接彼此的纽带、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平的环境可以创造共同繁荣的机遇,这些都是古老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占代表总数的13.6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1994年以来,全国18个省市和17个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西藏经济建设,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00亿元,高于全国年均增长水平。
请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简述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
材料一: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人。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据统计,1994年以来,国家先后安排6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全国18个省(直辖市)和17个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西藏,截至2013年,累计投入对口援藏资金达201亿元。
材料三: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目前,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全部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或者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有关优惠政策。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
(2)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丝绸之路”曾是一条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我国提出复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旨在构建一个以中国为纽带的全球性贸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乃至全球经济共同发展。这一构想受到相关国家普遍欢迎和积极回应。
材料二: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
(1)从国家利益角度说明,复兴“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受到相关国家普遍欢迎和积极回应的原因。
(2)我国政府应如何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