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根据我国客观实际研究制定,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战略指导作用。规划要求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划要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规划强调我国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简要分析中央政治局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的要求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011年,“幸福”成为地方两会与全国两会的高频词,并正式进入“十二五”。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追求幸福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认识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个性+需要+生存状况,这是科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这是经济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感恩+知足,这是社会学家的“方程式”。幸福,词典里有准确的定义,但每个人心中又有个性鲜明、千差万别的答案。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分 )
创造幸福
构成幸福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物质、精神、情感。幸福固然需要物质作为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尊严的挺立、心灵的圆融。民众幸福感的实现,离不开精神需求的满足。有人认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应该优先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人认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应该优先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今天你织围脖了吗”已经成为了最新的网络问候语。“围脖”(微博)就是微型博客,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即时聊天工具等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向网站发布文字、图片、视频。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字数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普通网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草根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区别于高雅文化、上流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如“段子”(指手机短信)就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手机用户接受,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存在一些不良信息。
有人说,“草根文化”植根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其发展。也有人认为,“草根文化”长于民间,缺乏高雅,应控制其发展。针对这两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威胁到了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提供的最新资料,工业发展中由于忽视保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每年有5 000万儿童因水污染死亡,每年有3 500万人因水污染患心血管病。现在,各个国家都逐步认识到了水资源的危机,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结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
马克思:“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江泽民:“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1)当前,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是什么?
(2)这一旗帜引领下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我们为什么要高举这一伟大旗帜?
2008年春节前后,全国各地政府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搞好节日期间的精神文明建设,并非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来,即增加了节日气氛,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