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如何预报、预防地震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科学家们正积极深入研究地震高发区的地质结构,调查历史上的大地震,希望摸索出大地震规律,为大地震的预报、预防提供更加有用的参考信息。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①人的意识能直接感知物质运动的规律
②认识和把握规律是利用规律的基础
③认识规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④物质运动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0年10月2
8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东亚领导人会议中,就如何推进东亚合作一体化进程、提高竞争能力水平,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与各国交换了意见。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哲学依据是
|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
| 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 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如右图)的主体,既是汉字“心”、也是英文字母“v”、又是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这一设计体现了( )
| A.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
| 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 D.意 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其世界观依据是()
| A.我们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 C.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 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嫦娥二号”绕月卫星于2010年10
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
下列对
于“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 C.人脑是意识的来源 |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