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A.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价格变动调节产量 |
B.制售伪劣产品被淘汰——诚信关系企业成败 |
C.不看广告看疗效——从众心理主导消费 |
D.今朝有酒今朝醉——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 | B.⑴⑵ | C.(1)(4) | D.(3)(4) |
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 B.金钱和人生价值 |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 D.个人与他人、社会 |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表现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材料中的"行"体现了()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B实践第一的观点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1)(3)(4) | B.(1)(3) | C.(3)(4) | D.(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