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③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每一个改革者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就是要
| A.统筹兼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 B.承认矛盾,在分析解决矛盾中促进事物的发展 |
| C.抓住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
| D.把握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数学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
|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
|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
|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获奖者经过长期的实验,开创性地让经典物理学与迥然不同的量子物理学在化学研究中“并肩作战”,最终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因而共享该奖项。材料说明
①人类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创造性思维和长期的研究有利于科研实验的成功
④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借助文化因素,旅游业既盘活了历史文化遗产,又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这表明
|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 B.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 C.创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 D.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
| C.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和优化趋向 | D.把握矛盾的可知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