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1)联系材料一,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对依法治国作用的理解。
材料二: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纪念孔子2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习近平高调纪念孔子诞辰,其实是再次为传统文化“撑腰”。为何如此重视孔子、重视传统?有专家撰文指出了其中三大深意。“深意一,从党情看,执政需要汲取传统力量;深意二,从国情看,治理需要文化支撑;深意三,从世情看,和平需要东方智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专家的观点。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张表格:
1)体悟生活观点,把与之相匹配的哲学观点的序号填在序号栏内。
2)关注生活情境,找出能正确解读生活情境的哲学道理,并将选项填入序号栏中。
材料:2010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大力支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有力地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2010年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2010年财政政策的亮点之一:要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加大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的资金投入。
(1)请列举财政收入的构成并说出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
(2)按照具体用途,分析材料中体现的财政支出的构成。并简析材料反映出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小陈的爸爸、妈妈先后下岗了,单位一次性补给他们下岗费3万元。妈妈准备在家炒股;爸爸找了个开出租车的工作,他建议买国债;身体不适的爷爷认为应为全家买人身保险;大学快毕业的小陈则主张放入银行存定期。
(1)请运用所学知识为小陈家拟定一份家庭理财计划,并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
(2)小陈大学快毕业了,面临择业、就业的问题。请你用《劳动与就业》的相关知识,给他的择业和就业提些建议。(15分)
交通拥堵问题是人们时下关心的社会热点,2010年12月23日北京治堵新政正式颁布。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单双号限行、三环以内等重点区域提升停车收费标准以及限购等。对于即将出台的政策,北京市民议论纷纷。
声音一:这些政策大多还是短期政策,限行岂能常态化,要真正解决拥堵问题,任重而道远。
声音二:不能停留在“限”上,还应在出行方式优化和扩容上下工夫。比如,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公交系统,让公交地铁的班次更加密集,乘坐的环境更加舒适,运营时间要延长。
声音三:国家鼓励购买却限制使用,板子主要打在购车或准备购车的普通工薪阶层的屁股上,而对庞大的公车拥有群体,几乎毫无触动。
(1)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北京市民对拥堵问题、治堵措施的看法。
(2)如果你是北京市民,你会选择何种方式在市区内出行,并结合《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建议》则追求“民富”,并一改以往“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的提法,指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突显消费的重要性。《建议》还指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1)从追求“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
(2)请用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新提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