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防治沙漠化的水平领先于世界,库布其模式是荒漠化治理的典范。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立法法》迎来颁布施行14年后的首次修改,根据新修改的《立法法》,设区的地级市立法权由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权扩容
①旨在强化人大对地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其权力滥用    
②体现了区域差异和特殊性,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③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   
④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早在1984年钱学森就提出遵循“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路线,发展沙产业的理论。经过30年探索,沙漠农业、能源、化工、建材、旅游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悄然兴起。这显示了

A.科学理论是生产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B.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
D.创新对生产实践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1/4,遍及110多个国家,并且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联合国提出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而中国是目前唯一做到“人进沙退”的国家。中国政府宣布,2020年治理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如果我们的这一承诺实现,将会

A.使中国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赏
B.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C.削弱新干涉主义威胁的上升势头
D.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右边漫画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文化阻碍了个人和社会进步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族, “悖悖”、“萨其马”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④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0年农民歌手旭日阳刚翻唱《春天里》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龚琳娜演唱的 “神曲”《忐忑》走红网络,已播放不下10万次。这种现象说明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时尚文化和经典文化塑造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人民大众需要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文化就是优秀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议题悬赏征文,英国人拟定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的题目;法国人作了一篇《象的恋爱论》;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一篇政见,题目叫《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A.不的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B.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2010年网上开始盛传“给力”一词,类似于“带劲”、“酷”,顾名思义则是给予力量的意思。素以严肃正统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也使用了网络热词“给力”,让不少网民大呼意外。《人民日报》的做法

A.肯定了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
C.利用大众传媒传播民族文化
D.有利于中华文化与世界的融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