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国家管理者、人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式、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这一字之变( )
①从法理上确立了我国人民国家主人翁的社会地位
②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
③有利于弱化政府管理职能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④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能更加充分地参与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乐民之所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所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的启示是( )
①要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③要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党的建设④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网络上有人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形象地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这表明( )
A.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
B.党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 |
C.党始终把反腐败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D.要充分发挥经济、法律、行政等无形手段的调节作用 |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性质有所不同,表现在( )
A.人大有决定权没有监督权,政协有监督权没有决定权 |
B.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政协是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
C.人大代表各族人民,政协只代表民主党派 |
D.人大实行民主监督制,政协实行民主集中制 |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就百姓生活的社会热点问题上交提案,说明人民政协
A.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 B.是国家机构的监督机关 |
C.行使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 | D.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面的监督体系。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系统体系外部监督的有
①法制部门的监督②政协的监督③人大的监督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