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战略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材料二: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我国制造业约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的份额,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难,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并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氏族制度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一的深圳华为集团于1988年创立。与众多高科技企业发家之后转入多元化不同,华为集团始终坚持“死死抓住核心技术”的经营理念,专注于通讯设备的生产和研究。华为拥有2.2万名雇员,其中46%属于研发部门;每年,华为至少拨出10%的销售收入投资研发。华为自己独立研发的特定用途集成电路跻身全球的前列,出品的通讯产品都基于自己研发的独立知识产权,所以它的产品思路不容易受人掣肘,能够从发端到终端,从单个芯片到通讯网络,全面考虑顾客的需求。为了保证企业在核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华为强调与全球同行在技术、制造和市场开发领域的合作,企业先后与得州仪器、IBM、摩托罗拉、朗讯、英特尔、Sun等知名公司展开合作。现在华为的业务分支包括通讯设备的研发、产品制造、市场开发各部门,产品涵盖转换器、光纤传输、智能网络、视频会议设备等,能够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纤网络、固网、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及个性化的网络通讯解决方案,客户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泰国电信、南韩电信、新加坡电信和巴西电信等。
结合材料分析华为集团成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材料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要落下帷幕了,这届世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几个第一。世博会无疑是一场盛会,是中国的骄傲,但是世博会开园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不文雅现象,如少数游人插队、踩踏花草、乱扔废弃物,有位大叔在非吸烟区吞云吐雾,有人脱鞋横躺在长椅上;由于天气炎热,有人甚至将衣服扒开,拉高上衣降温或者脱下鞋子;地上多了不少烟蒂、水瓶、纸巾和香口胶;一名排队等候的游客随手就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往旁边的花坛上扔去,还有游客向花坛里面吐痰……这说明我们民族整体素质里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不影响世博会举办权,但我们可以此为契机,深刻认识我们民族素质中不可忽视的弱点,从基础教育入手,着力培养国民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全社会崇尚文明,鄙视陋习,重振我文明古国的雄风!
(1)材料一的名家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现象的成因。
(2)请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请你谈谈,公民怎样改善材料二中的不良现象?

图表: 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

品名
(台)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9年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彩电
89.8
16.9
16.6
48.7
134.8
84
137.5
90.3
冰箱
66.2
5.15
80.1
12.3
90.7
20.1
96.8
24.9
空调
8.1
0.18
30.8
1.32
80.67
6.4
94.8
8.5
电脑
0
0
9.7
0.47
41.52
2.1
53.2
3.14

材料一:“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2009年2月全国启动家电下乡工程,对购买下乡家电产品的农民按最终销售价格的l3%给予财政补贴。
材料二:某省是家电制造大省,企业众多,产能很大。当前,由于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内需不足,家电企业遇到极大困难。家电下乡对该省家电制造业,无疑是一个巨大商机。
(1)归纳图表中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政府展开“家电下乡”活动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有哪些?
(3)有人认为,占领农村市场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评析这一观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2006年不到4万亿元,2010年有望达8万亿元。财政“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分配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民生方面的投入快速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63039.51亿元,同比增长22.4%,而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27.1%,医疗卫生增长29%,均高于财政收入增速,教育方面的支出也不断增长。
(1)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直接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财政收支属于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4分)
(2)结合财政在民生方面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10分)

(22分)近年来,温州的发展出现了落后的趋势,为加快转型发展,温州市委市政府组织考察了天津、唐山,对比“天津速度”、 “唐山效率”,我们发现了自身的差距:
材料一:为什么我们难以扬帆远航?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温州用地紧缺局面难以缓解、人才资源流失加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外迁,民间资金外流,温州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除了原有的几家大企业,温州基本没有在本土上形成新的有影响力的经济主体。温州单纯依靠仿造、简单作业、人口红利的产业发展方式,使得产业始终徘徊于中低端。
材料二:我拿什么吸引你的目光?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位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温州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但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缺失文化元素,“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发育了,可脑袋还是小孩子的,很不协调。”
(1)根据材料一、二,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为温州的加快转型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12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