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已有对太阳活动的记载。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的“黑气”是指
A.耀斑 | B.日珥 |
C.太阳风 | D.黑子 |
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动周期为8年 |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
C.在黑子数目最多的时期和地方,耀斑等其它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部分,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 |
下列地理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无线电短波突然衰减 |
B.南北极出现美丽的极光 |
C.最近几年全球各地气候的异常 |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0N附近 | B.乙点位于300N |
C.①是冷性气流 | D.②盛行西南风 |
该图为北半球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做出的气象资料,则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27~29题。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示意的图是
关于甲、乙两地形成的高低气压的正确说法是
A.甲、乙两地都形成高气压 | B.甲、乙两地都形成低气压 |
C.甲为低气压,乙为高气压 | D.甲为高气压,乙为低气压 |
甲、乙两地可能的天气现象是
A.甲为阴雨、乙为晴朗 | B.甲为晴朗,乙为阴雨 |
C.甲、乙两地均为阴雨 | D.甲、乙两地均为晴朗 |
我国东北地区较西北内陆降水多,其原因是东北地区
A.纬度较低 | B.地形以平原为主 |
C.距海较近 | D.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
读图,完成24—25题。该图最可能是哪个月份亚洲的季风图
A.一月 | B.四月 |
C.七月 | D.十月 |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
A.寒冷干燥 | B.炎热干燥 |
C.温和多雨 | D.高温多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