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学习了“光的折射”后,想知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弯曲程度是否相同(折射角是否相等),如不同,弯曲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老师帮她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用一厚玻璃缸盛一定量的水,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空 气中斜射入水中,从水中再进入玻璃,然后再进入空气中,其光路图如图所示.小敏还上网查出了一些介质的其他参数,如下表:
物 质 |
空气 |
水 |
玻璃 |
植物油 |
密度(kg/m3) |
1.29 |
1000 |
|
930 |
速度(m/s) |
3×108 |
2.25×108 |
2×108 |
|
(1)分析光路图,可知: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偏折程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在植物油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快”或“慢”).
(3)光由传播速度大的物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物质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s1=0.90m,又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 m/s。(保留两位小数)
(3)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小车做 运动。
(4)在实验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 些,(填“大”或“小”)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 。
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把烛焰放在
①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 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 、 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 、 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M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在找像的过程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蜡烛B应放在A的另一侧。一边移动蜡烛B,一边用眼睛透过玻璃板观察,当 时便停止移动蜡烛B,B的位置即为蜡烛A像的位置。
(3)为了确定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采取的做法是 。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大小不变”)。
(5)若将显示时间为的电子时钟放在平面镜之前,则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
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 (选填“A”或“B”)部分。
(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90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
(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 。
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___(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______或换用锥角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