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 中说:“(清朝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D.对外贸易空前发达 |
唐代诗人李绅作《悯农》二首,其中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反映出小农经济具有()
A.分散性 | B.封闭性 | C.脆弱性 | D.落后性 |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里的“机户”和“机工”是
A.平等关系 | B.对立关系 | C.雇佣关系 | D.协作关系 |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反映了唐代()
A.有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 B.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
C.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 D.注重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作者要表达的是()
A.重农抑商思想 | B.工商皆本思想 | C.重商主义思想 | D.资本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