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学者郑秉文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
| A.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 |
| 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 “看齐” |
| C.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 |
| 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 |
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②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③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④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阅读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表格说明的问题有( )
①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②各国对经济危机干预不断减弱
③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④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电报业 | B.大众报业 |
| C.铁路交通业 | D.轮船航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