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九二共识” | B.“九条方针” |
C.“一国两制”构想 | D.八项主张 |
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
“二战”中的下列四次战役的时间顺序是
①莫斯科战役②中途岛海战③不列颠之战④诺曼底登陆战
A.③①②④ | B.①④③② | C.③④②① | D.①③②④ |
瑞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真理。”英国“均势”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A.参加反法同盟 | B.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
C.英法俄组成协约国 | D.与法国联合,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 |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
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是
A.控诉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罪恶 |
B.控诉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
C.控诉法西斯的罪恶 |
D.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