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 > I2 > SO2 |
B.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
C.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
D.滴加KI溶液,转移2 mol e-时生成1 mol白色沉淀 |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
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
D.等质量的H218O和D216O含有的电子数相等 |
在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K+、MnO![]() ![]() |
B.K+、NH![]() ![]() ![]() |
C.Mg2+、K+、CO![]() ![]() |
D.Fe3+、Ag+、NO![]()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
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
D.要实现Fe2+→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 |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2L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是0.5NA |
B.在氯气参与的反应中,22.4L(标况)氯气完全反应得到的电子数一定为0.2NA |
C.1 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共转移2NA个电子 |
D.l L l mol·L![]()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B.HC1、H2S、NH3都是电解质 |
C.强酸强碱都是离子化合物 |
D.FeBr3、FeCl2、CuS都不能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