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大气污染

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
D.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P、Q为某日晨昏线n与北半球某纬线m的交点,经度差为1200.已知此时W点的地方时为12点且此日以后W点将向P、Q的中点O移动,据此完成5~6题。

该日,P的夜长是

A.6小时 B.8小时 C.18小时 D.16小时

当W点与O点重合时,O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A.570 B.170 C.430 D.00

该图是某群岛白昼长短月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该群岛大致位于

A.66°34′N B.70°N
C.85°N D.85°S

该群岛上,七月份炊烟飘扬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读某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图,回答1~2题。

M城气温比周围气温高的原因

A.谷地、地势低 B.河流调节作用
C.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D.地热资源丰富

若图中有大河,请判断大河流向

A.由西向东 B.由南向北
C.由北向南 D.无法确定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29~30题。

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100~300年 B.公元600~1100年
C.公元1100~1300年 D.公元1300~1800年

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

读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值随日期变化图,(设黑夜太阳高度都为0°)回答26~28题。

该地的纬度为:

A.60°N B.65°N
C.70°N D.75°N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日期该地出现极昼现象
B.②日期表示北半球夏至日
C.③日期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D.北京白昼④日期比③日期长

当该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值等于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其持续的时间大约2个多月
C.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D.其持续的时间大约4个多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